2015年6月16日

NO.73


在尋找的過程中雖花了一點時間, 炎夏酷熱的天氣下在村裡盪了一圈終於不負有心人, 最後也能順利到達. 學校前就有一個破落籃球架, 另一邊的已經倒下來了.


一貫村校的設計, 校舍僅有兩個教室及一個教職員室, 每個教室大約可容位二三十人左右.


古老的木椅相信現在一般學校都沒有了.


黑板旁的電視架用作播放教育電視ETV. 還記得以前讀小學看ETV是校準時間開電視, 像追劇集一樣. 現在可能是用APP 在平板, 或者是LED大電視看吧. 


栩栩如生的蛇標本, 是廢墟中難得一見的.


而且還有一條舊式滑梯. 雖然不及某校的石滑梯經典, 但這個也不錯呢!


羊標本, 是本學校最為特別的景點.


校長可能是生物系畢業, 這邊又有兩瓶! 其中一瓶裂開了卻沒聞到福爾馬林的味道.


凌亂的教員室.


當年的村校也推行性教育.


港英年代舊式的數學學科測驗試卷, 相信芳間已經很難找到了.


當年的兒童身份證副本及入學申請表. 幸好當年沒有私隱條例, 否則學生資料這樣亂放就大件事了.


廢墟中, 時間永遠停留, 亦希望後來的探索者, 一樣看到相同的景象.


可是, 香港改變得太快, 甚至連地形也一樣. 看地形圖, 當年, 新機場部份未填海, 昂船洲未跟九龍半島連接,  維港比現在寬闊, 船灣大霸未興建...在廢墟攝影同時, 用心感受一下廢墟, 停下來不按快門, 想想當年軼事, 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香港人講求效益, 荒廢的地方很快會重建起來, 尤其在鬧市之中及大型的廢墟更是稍縱即逝 (因此近來去過的都不放上BLOG). 更甚, 有個別團體以嘩眾取寵的造型, 直接或間接公開廢墟地點並接受傳媒採訪, 關了後來探索者之門. 以這種手法增加知名度, 損人利己, 定必成眾矢之的, 予以讉責.